岁月的长河奔涌不息,时光的指针即将指向202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104岁的生日。百年间,星星之火从南湖畔燃起,历经岁月淬炼,终成燎原之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党走过的光辉道路,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坚实脊梁,更是每一位奋斗者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炬,引领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甘肃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与“双循环”战略支点,其高等教育肩负服务国家战略重任。在陇原大地,众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方法,以党建引领教育发展: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将党建与学科特色融合,助力产业创新;甘肃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构建特色育人体系,融入英模事迹开展思政教学。
近年来,甘肃省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自身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人才培养等领域成果丰硕,为甘肃高等教育发展赋能。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根据国家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积极落实省级政策,实施“关键少数”能力提升工程,从全国引进国家级人才担任省属高校行政主要负责人,选派40名基层干部前往省内外高校挂职锻炼,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强大动力。
同时,常态化开展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让党的领导如春风化雨,实现了在高校的全方位覆盖。截至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率接近100%,51个院系支部成为全国标杆样板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效能得到充分释放,为高校事业发展点燃了强劲的“红色引擎”。
省委教育工委积极推动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高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步前行。
各高校积极响应——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创新“党建引领学院治理”模式,形成“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三级联动机制,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各个部件协同运作,入选教育部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坚持党建与业务“四同”,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业务”一体化,聚焦“课程思政”“师德师风”等“小切口”,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清泉般流入专业课堂,滋养着学生的成长,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守好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振华说。
以组织效能为核心,确保各级组织坚强有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2024年11月,第四届“新时代公共管理创新与发展论坛”在甘肃政法大学举办。自2019年11月创立以来,论坛逐渐成长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界与实务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如同一座知识的桥梁,连接着理论与实践。这正是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构建“一体两翼”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模式的典型成果。学院所属党支部获教育部“样板党支部”,学院党委获批甘肃省“对标争先”标杆院系,展现了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与党建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担当。
近年来,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效能为核心,因地制宜探索党建新路径,生动诠释了“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的深刻内涵。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石油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开展“党员双报到”“五为”志愿服务60余次,与兰州石化公司等共建校企联合党支部,开发课程5门、教材7部,党员教师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30项。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军士学院党委推行“院校+部队”双轨管理,创新“连队化管理、实战化训练”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实施量化考核,作风评比优秀率达95%以上。
无论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实践融合,还是通过志愿服务、校企共建深化育人成效,抑或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彰显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
以思政工作为抓手,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近日,《新华文摘》2025年第 12期转载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师生文章《周道:三千多年前的“高速公路”》,这是该校师生文章第2次被转载,学校被中国民族报官微誉为“诠释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排头兵’”。此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党总支夯实基层党建成果,也是甘肃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缩影。
多年来,省委教育工委以思政工作为重要抓手,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各高校基层党组织深耕思政育人沃土,以思政工作为着力点,创新教育模式,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在高校落地生根。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寻迹”品牌,让历史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学院建成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建成课程思政微课557个,以创新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如春雨润物,无声却有力。
6月26日,甘肃农业大学逸夫科技馆内掌声雷动,“理响校园・培根铸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现场,10位来自不同岗位和年级的师生宣讲员以鲜活故事诠释宏大理论,用专业情怀升华家国担当,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想盛宴。
甘肃政法大学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思政教育阵地,开设思政教育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发布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内容,如微视频、图文解读等,让思政教育如春风拂面,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高校是人才高地,省委教育工委积极推动高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平台。
政策东风劲吹,为高校人才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各高校纷纷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引才育才政策。西北民族大学通过开展“导师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人才进行传帮带,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学校引导青年人才紧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在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教学科研提质增效,实现了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锚定科技创新赛道持续发力。聚焦科技创新,推进国家、省部级平台建设,与企业合建创新联合体,如同构建了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助力镍钴、钢铁等产业发展。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8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6项,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在2024年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新增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承担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子项目3项、国家基金项目16项,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了阶梯,有力推动了学科发展,彰显了西部高校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是答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的有力抓手。如今,甘肃全省高校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党的建设更加有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化身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精准发力,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供稿:甘肃教育融媒体中心
0931-4535555
兰州市和平镇大学城牡丹路北一号
甘肃新东方高级技工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88-2023 gsxdfj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