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之窗

【人民日报】甘肃: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牺牲的时候,你多大?”

“马上就满19岁了。”

“19岁,最美好的年华,如果是现在,你正在校园里读书呢。”

……

前不久,在“民族英雄精神”主题班会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三年级五班的全体同学共同观看了《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近五分钟的视频播放结束,不少同学主动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英雄的动人故事。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主题班会

红色主题班会,是该校开展阵地育人,办好“大思政课”的具体举措之一。“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常态化举办红歌演唱、缅怀先烈等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活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党总支书记崔素琰说,同时,整合家校和社会资源,开展陇剧、兰州鼓子、珠绣、刻葫芦等非遗项目选修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甘肃在大中小学开齐开足思政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立足本土特色资源,着力构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新场景。

走进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课堂上,八年级历史老师朱淑娴正在讲述香港回归的章节,旁边,学生写下的一行便签引人注目。“那时,妈妈和我是同样的年纪,刚好14岁,熬夜和姥姥、姥爷一起观看直播。从此,地图上的香港再也没有‘英占’字样,由衷地为祖国感到骄傲。”

“课前,我们设置‘历史见证人访谈会’环节,让学生采访家长,记录香港回归时的见闻和感受,并带到课堂分享。”朱淑娴介绍,课程是“大思政课”的重要渠道,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我们通过情境浸润、价值认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针对传统思政课抬头率不高、参与度不足、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学校建设《典型案例资源库》,收录八步沙‘六老汉’、敦煌女儿樊锦诗等榜样事迹,系统整理甘肃本土资源,以具象化素材激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慕清泉说。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甘肃积极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在全省建设7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今年清明节前夕,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等四部门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主题实践活动,2500余名师生沿着5条省级示范徒步线路,同时开展徒步拉练、红歌联唱、党史问答、祭奠瞻仰和参观体验。

去年7月,“重走长征路 砥砺强国志”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在会宁举行

在天水师范学院,落成不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思政阵地、自助服务中心、休闲交流中心、墨香书屋、创客空间、自习长廊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学生社区进一步延伸拓展了党建和思政教育空间。”天水师范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区域资源、校本资源,开展学生党团活动、“朋辈思政共学课堂”10余期,教育引导学生筑牢德育根基、厚植爱国情怀,培育高尚品格、锤炼过硬本领。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甘肃按照1:350的比例配齐配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组织马院“一对一”全覆盖对口帮扶,建成国家级重点马院1个、省级重点马院12个,培育省级重点马院8个。

此外,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活动、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大赛,每年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宣传部长、学工部长、马院院长、辅导员等骨干省级示范培训班,年均培训1500余人,建设了69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脱颖而出。

“下一步,甘肃将继续加强思政教育,打造‘重走长征路 砥砺强国志’等‘大思政课’甘肃品牌,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甘肃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赵帅杰

预约报名

招生热线

0931-4535555

学校地址

兰州市和平镇大学城牡丹路北一号

备案号:陇ICP备19003620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2302000164号

甘肃新东方高级技工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88-2023 gsxdfjg.com All Rights Reserved.